Q3-1:在核子事故的緊急應變方面,我國有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嗎?
Q3-2:鄰國發生核子事故時,我國如何應變?
Q3-3:國際三大核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Q3-1
Q3-1:在核子事故的緊急應變方面,我國有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嗎?
資料提供單位:保安應變組
答:
一、核安會定期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美國國家核子保安局(NNSA)及中國大陸舉辦通聯測試,檢視通訊管道之流暢性;一旦國內或鄰近國家發生核子事故,藉由平時建立之聯繫管道,即可迅速獲得國際間資訊的交換,以及核能專家的技術支援。
二、我國與中國大陸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除核電管制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萬一事故發生,可藉由平時建立之聯繫管道,進行事故的通報及後續完整事故資訊的提供,俾評估可能之影響程度,即時採取應變措施。依協議,雙方於核能電廠發生國際核能事件分級(INES)2級(含)以上事件時,有通報的義務,平時並定期進行通報測試。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制
三、此外,核安會也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所舉辦的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畫演習,如國際原子能總署舉辦的ConvEx各類演習及OECD/NEA舉辦的INEX演習,相互觀摩支援合作;藉由參與國際演習及演練,強化我國應變能量。
Q3-2
Q3-2:鄰國發生核子事故時,我國如何應變?
資料提供單位:保安應變組
答:
萬一鄰國發生核子事故,核安會於第一時間就會啟動我國的環境輻射緊急監控機制,透過環境輻射即時監控、空氣採樣監測、大氣擴散途徑預測與國際輻射資訊收集等方式,結合即時監測與模擬評估,為民眾的輻射安全把關。
核安會已於全國設置63座自動環境輻射即時監測站,包括金門、馬祖、澎湖、彭佳嶼等離島地區均已設置。當鄰國發生核子事故導致輻射外釋時,監測站可提供環境輻射即時偵測結果,供政府依循採取必要因應作為。除固定式監測站外,可加設機動式環境輻射監測站,加強環境輻射監測作業。 輻射即時監測
萬一鄰國發生核子事故,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輻射塵的飄散,無須採用即時性的掩蔽、服用碘片或疏散等民眾防護措施。我國除第一時間啟動環境輻射緊急監控機制,若事故有影響我國之虞,政府就會成立跨部會的因應小組處理緊急應變事項,包括加強邊境進口食品、商品等管制與因應措施。
Q3-3
Q3-3:國際三大核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資料提供單位:保安應變組
答:
國際三大核災發生的原因表列如下:
Q3-2:鄰國發生核子事故時,我國如何應變?
Q3-3:國際三大核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Q3-1
Q3-1:在核子事故的緊急應變方面,我國有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嗎?
資料提供單位:保安應變組
答:
一、核安會定期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美國國家核子保安局(NNSA)及中國大陸舉辦通聯測試,檢視通訊管道之流暢性;一旦國內或鄰近國家發生核子事故,藉由平時建立之聯繫管道,即可迅速獲得國際間資訊的交換,以及核能專家的技術支援。
二、我國與中國大陸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除核電管制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萬一事故發生,可藉由平時建立之聯繫管道,進行事故的通報及後續完整事故資訊的提供,俾評估可能之影響程度,即時採取應變措施。依協議,雙方於核能電廠發生國際核能事件分級(INES)2級(含)以上事件時,有通報的義務,平時並定期進行通報測試。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制
三、此外,核安會也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所舉辦的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畫演習,如國際原子能總署舉辦的ConvEx各類演習及OECD/NEA舉辦的INEX演習,相互觀摩支援合作;藉由參與國際演習及演練,強化我國應變能量。
Q3-2
Q3-2:鄰國發生核子事故時,我國如何應變?
資料提供單位:保安應變組
答:
萬一鄰國發生核子事故,核安會於第一時間就會啟動我國的環境輻射緊急監控機制,透過環境輻射即時監控、空氣採樣監測、大氣擴散途徑預測與國際輻射資訊收集等方式,結合即時監測與模擬評估,為民眾的輻射安全把關。
核安會已於全國設置63座自動環境輻射即時監測站,包括金門、馬祖、澎湖、彭佳嶼等離島地區均已設置。當鄰國發生核子事故導致輻射外釋時,監測站可提供環境輻射即時偵測結果,供政府依循採取必要因應作為。除固定式監測站外,可加設機動式環境輻射監測站,加強環境輻射監測作業。 輻射即時監測
萬一鄰國發生核子事故,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輻射塵的飄散,無須採用即時性的掩蔽、服用碘片或疏散等民眾防護措施。我國除第一時間啟動環境輻射緊急監控機制,若事故有影響我國之虞,政府就會成立跨部會的因應小組處理緊急應變事項,包括加強邊境進口食品、商品等管制與因應措施。
Q3-3
Q3-3:國際三大核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資料提供單位:保安應變組
答:
國際三大核災發生的原因表列如下:
三大核災 (發生日期) |
反應器設計 | 事故摘述 | 疏散人數 | 安全管理 | 我國核電廠改善措施 |
---|---|---|---|---|---|
美國 三浬島 1979.03.28 |
1.壓水式(類似核三廠) 2.有圍阻體 3.負反應度系數(功率改變時會朝穩定的方向變化,反應器比較容易控制) |
1.調壓槽釋壓閥故障,開啟後未能自動關閉(機件故障),加上運轉人員誤信調壓槽水位指示,過早停用相關安全系統(人為失誤),導致冷卻水喪失,爐心熔毀 2.放射性物質自熔毀的爐心釋出至圍阻體內,由於圍阻體保持完整,阻止輻射外釋至環境 |
下令疏散電廠8公里(5英哩)內孕婦與學齡前兒童自主疏散16公里內7萬6千、24公里內14萬4千人 |
1.核電廠沒有緊急應變設施,應對緊急狀況 2.對業界先前類似事件沒有活用經驗回饋、記取教訓 3.運轉人員訓練不足 |
1.要求核電廠增設緊急應變設施 2.強化運轉員再訓練方案,並建立電廠員工適職方案 3.強化電廠設計及設備要求。包括防火、管路系統、輔助飼水系統、圍阻體隔離、獨立組件的可靠性、電廠自動停機能力、控制室人機介面、品質保證之要求等 4.參與世界各國核電運轉輕驗分析與分享建置我國「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畫」 |
前蘇聯 車諾比 1986.04.26 |
1.石墨水冷式(西方國家沒有此類設計) 2.沒有圍阻體(設計缺陷) 3.正反應度系數(設計缺陷:功率改變時會朝不穩定的方向變化,反應器較難控制) |
1.運轉人員不管運轉規範安全限制,強行在低功率下運轉(人為失誤),導致反應器失去控 2.反應器瞬間因水蒸汽與氫氣爆炸而解體,因為沒有圍阻體的設計,大量放射性物質外釋 |
下令疏散30公里 13萬5千人 |
1.安全管制規範不夠嚴謹,致使不安全之測試也容許進行,緊急保護系統也被停用 2.人員訓練不足 |
由於車諾比核電廠與西方設計的核電廠迥然不同,尤以反應器正反應度回饋系數以及欠缺圍阻體為甚,故對我國在核電廠軟硬體方面的提升,幫助有限。但在核子事故緊急應變部份,促使我國加速完成「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之立法 |
日本 福島 2011.03.11 |
1.沸水式(類似核一廠) 2.有圍阻體 3.負反應度系數 |
1.地震海嘯造成多部機組同時發生事故,喪失所有電源與冷卻水,爐心熔毀 2.爐心熔毀產生氫氣,逸至反應器廠房高樓層累積,濃度過高爆炸破壞廠房、圍阻體,大量放射性物質外釋 |
下令疏散20公里、自主疏散20-30公里 最高達16萬3千人 |
1.對於超過電廠設計基準的複合式災害沒有準備 2.東電公司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組織架構造成應變困難 3.無法充分掌握事故現場資訊,中央應變體系指揮失當 |
1.執行核能電廠安全防護總體檢、國際獨立專家小組來台進行壓力測試國家報告同儕審查 2.加強電廠對超過設計基準的因應能力,包括增購電源車及移動式救援電源、增加大型消防水泵與注水來源、建立海水熱沉作為長期冷卻能力等硬體設備,以及「斷然處置」作業程序等 3.配合災害防救體系建立複合型災害應變機制、擴大緊急應變計畫區範圍、強化核子事故應變整備相關措施、增修訂相關法規 |
更新時間:2024-05-03 11:24
資料來源:保安應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