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跳到主要內容

放射線對生物體的影響


<作者:葉有財博士>

人人體之器官組織乃由多種細胞組成,而這些細胞可以再被細分為分子與原子。生物效應乃是放射線在通過生物體內時,發生一連串的反應而引起,這一連串的反應包括有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化過程及生物過程之四個階段。

從生物體方面來看,這些過程相當於組成生物體之原子,分子直到細胞以及器官、組織,各層次間的反應。亦即當游離輻射(放射線)通過生物體時,先使沿途上的原子產生游離或激發的作用(稱為物理過程),如此產生的原子損傷,經由層次間的作用傳播至分子,引起化學變化(所謂化學過程),再經過細胞層次的反應(即生化過程)至最終的器官、組織乃至發展為身體整個的傷害(生物過程)。

早期以為放射線對生物體的傷害過程,是放射線之直接碰撞所引起的。事實上,游離輻射的能量被細胞吸收,即傳遞給細胞中組成比佔80%以上的水分子,產生游離以及反應性很強的游離基(Radical),再引起損傷分子的反應(所謂間接作用)。現在,已知加馬射線(註一)所引起之DNA傷害,約有75%是由此間接作用所引起的結果。

【註一】
加馬射線與X射線,均屬低LET[線性能量傳遞(LET,Linear Energy Transfer:即放射線在單位長度的射程內,釋放能量的大小)],亦即在沿途中的能量損失小,而其穿透力強。
 
 

更新時間:2024-05-08 09:45
資料來源:綜合規劃組
NUSC Logo
核能安全委員會
地址: 234036 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1段80號2樓
連結輻務小站輻務小站 連結YouTubeYouTube 連結申辦專區申辦專區 連結原子能法規原子能法規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