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跳到主要內容

人造輻射


依據造輻射,摘述說明其要項如下:  

一、醫療輻射 
人造輻射中,醫療輻射占主要來源,包括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正子斷層掃描及癌症放射治療等,對於民眾健康照護有很大幫助。

二、核爆落塵 
核爆產生的輻射與核能發電不同,核能發電所產生的微量放射性物質,可用特定的技術與方法,局限於核能管制區,不會影響一般民眾,但核爆所產生的輻射落塵會散播至人類的生存環境中。核爆依爆炸點與地面的關係一般可分為五類,包括:A.高空炸(High-altitude burst)B.空炸(Air burst)C.面炸(Surface burst)D.地下炸(Underground burst)E .水下炸(Under-water burst)。 

三、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為我國電力主要來源之一,核能電廠採行的是「深度防禦」的輻射安全防護設計,有多重可靠的工程屏蔽設計,加上管制上應用距離平方反比與時間的控制,在鄰近廠區周邊的輻射背景值均在自然輻射背景值的變動範圍內。

四、工業輻射 
輻射在工業上的應用相當廣泛,例如我們利用輻射的穿透能力對於飛機引擎實施非破壞檢測,以確保飛航安全。又如在醫療器材的殺菌,可利用輻射在常溫下照射殺菌,這為輻射消毒的優點。還有許多紙張、塑膠布、鋼板生產工廠在製造過程中,可利用物質與輻射作用的特性作為自動控制之厚度計,以確保產品品質。
 

更新時間:2019-11-01 15:28
資料來源:綜合規劃組
NUSC Logo
核能安全委員會
地址: 234036 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1段80號2樓
連結輻務小站輻務小站 連結YouTubeYouTube 連結申辦專區申辦專區 連結原子能法規原子能法規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