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核能安全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跳到主要內容

有關媒體報導「福島核電廠排放的含氚廢水約四年後抵達臺灣,沒有輻射安全疑慮」之回應說明


更新時間:2023-06-08 14:16
提供單位: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刊載日期:2023-06-08

有關媒體報導「福島核電廠排放的含氚廢水約四年後抵達臺灣,沒有輻射安全疑慮」,原能會本於輻射安全主管機關職責,補充說明如下:

一、

因應日本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規劃,為掌握放射性物質於海洋中的擴散動態,原能會與中央氣象局合作開發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評估模式,共計開發粒子分析模式與濃度分析模式。透過粒子分析模式,可分析排放後放射性物質隨洋流的軌跡路徑;透過濃度分析模式,瞭解排放後放射性物質隨時間的濃度變化,據以評估可能影響的程度、時間與範圍,以及長期累積狀況。此評估模式並已擴充建置為例行化預報系統,將於日本排放開始,每日提供擴散預報。

二、

為預先掌握日本排放氚水對台灣的影響,原能會與中央氣象局以100年日本福島事故後的十年歷史洋流資料,並假定以日本預設的排放實施計畫進行模擬,結果顯示日本排放的含氚廢水主要會沿黑潮向東流動,在日本東岸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環流,流向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而台灣與日本距離相近,將有小部分會受中尺度渦流影響向南影響臺灣,最快在排放後1至2年會到達臺灣海域,而最大濃度影響約排放後4年,推估增加的氚濃度將低於偵測極限,對臺灣的影響低微。

三、

日本預計含氚廢水之排放作業達30年,原能會高度關注日本的源頭管制作為,掌握日本與國際的最新資訊,並循外交管道,透過籌組專家觀察團赴日實地瞭解,蒐集最新資訊,確認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原能會將持續透過外交管道密切掌握日本排放前、後的管制動態,為民眾安全進行把關。

四、

原能會透過跨部會合作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之取樣檢測,以實際輻射檢測數據,確保我國海域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自106年起執行海域輻射監測計畫,建立臺灣海域環境輻射背景資料庫,並自110年起擴大執行海水氚含量檢測,檢測範圍除漁港、臺灣與離島周邊海域、黑潮海域、近海漁場外,並擴及日本福島鄰近的北太平洋公海秋刀漁場。累計106年至111年底已完成3,000餘件樣品檢測,均無輻射異常。

五、

今(112)年,原能會結合跨部會已規劃進行約4,000件樣品之檢測分析,以漁產、進口水產食品、環境生態樣品等海生物為主。未來亦將持續監測,監測結果並將與日本排放前建立的背景資料庫進行比對分析,據以滾動調整監測計畫,及進行相關食品安全與生態影響之研究。

六、

原能會為守護臺灣海域環境與國人輻射安全,已於官網成立專區平台進行資訊公開,原能會亦將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密切關注日本與國際的相關動態,落實各項因應措施,透過多元方式,以科學數據,公開、透明、專業立場,確保我國海域與民眾輻射安全,落實資訊公開,使民眾安心放心。

 

 

關閉

核能安全委員會

地址: 23452 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1段80號2樓 [ 位置圖 ] [ 交通位置 ]
總機: (02)8231-7919 傳真: (02)8231-7833
本會24小時通報專線: 0800-088-928 (報案專用,一般事項請電本會總機) ·傳真: (02)8231-7284

連結輻務小站輻務小站 連結YouTubeYouTube 連結申辦專區申辦專區 連結原子能法規原子能法規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