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日本於前(112)年夏季開始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含氚廢水排放作業,核安會於今(114)年3月12日邀集外交部、衛福部、交通部、農業部、國科會、海委會等部會,召開第21次跨部會因應會議。 日本已於去(113)年11月4日完成第10批次排放作業,目前正執行第11批次排放作業,並預計於日本2025會計年度(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再進行7個批次排放作業;另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公布各國實驗室間比對112年10月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周邊海水、沉積物、漁獲取樣檢測結果報告,IAEA評估日本實驗室在海域樣本核種分析能力上具有國際水準,未來核安會和外交部將持續密切關注排放作業及IAEA相關訊息。 去(113)年海域輻射監測樣品皆已全數檢測完畢,總計完成分析4,616件次,分析結果皆在歷年變動範圍內,無輻射異常情形;另國家海域工作小組已完成了眾多因應措施及精進專業科研成果,達成親民友善之資訊公開網站、專業認證之檢測實驗室、準確模擬之擴散預報系統及首間放射性養殖試驗場等重要里程碑。 農業部漁業署針對我國沿近海魚類及北太平洋公海捕撈返台的秋刀魚進行魚體檢測,自100年3月11日福島核災發生後,截至今(114)年2月14日為止,共檢測9,275件銫-134及銫-137,氚共檢測839件,結果均小於最低可測值,符合安全標準規定;另下半年度將規劃至北太平洋秋刀魚漁場進行取樣分析。為維護漁民權益,漁業署將持續向漁民宣導漁獲物輻射檢測資訊,並按風險及漁況適時調整採樣量能及魚種。 核安會每週持續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定期更新「跨部會輻射監測整合儀表板」以及「一週擴散預報概述」,並可隨時連接至「國際監測資訊即時看」,透過更親民的網站操作方式,讓國人一次掌握輻射安全資訊。未來核安會將持續秉持專業、公開、透明的立場,透過跨部會合作,落實執行源頭掌握、擴散預報、強化監測、資訊公開4配套措施,守護我國海域與民眾輻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