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安全委員會

| 開始列印 | 關閉本頁 |
編號:
AN - MS - 108 - 003
開立單位:
核安管制組
廠別:
核三廠
日期:
2019 年 03 月 26 日
注意改進事項:
本會108年第1季核三廠核安管制紅綠燈專案視察之缺失,請檢討改善。
注意改進內容:
壹、有關「10 CFR 50.59修改、測試或實驗之評估作業查核」部分:

一、電廠進行50.59評估時,對於安全分析、適用性判定、篩選、評估等之初判/複判/初評/複評,大多敘述簡略,且填寫內容大多僅重複相對應條文。10 CFR 50.59第(d)(1)項要求紀錄應提供判定之基準,用意是使該50.59評估紀錄在另一位具相同知識人員審查時,可推論得到相同結論。NEI 96-07「Guidelines for 10 CFR 50.59 Evaluations」也提到「Although the conclusion in each criterion may be simply "yes," "no," or "not applicable," there must be an accompanying explanation providing adequate basis for the conclusion. …Restatement of the criteria in a negative sense or making simple statements of conclusion is not sufficient and should be avoided.」。請檢討50.59評估作業,於50.59評估完成時確保判定之基準有納入紀錄中。
二、FSAR修改案FSAR-MS1/2-10705「修訂FSAR 15.4.6.2.2有關防止意外稀釋的閥」的50.59評估適用性時誤判為「執行設施營運涉及管理及行政程序或步驟變更」。請依NEI 96-07第4.1.4節再確認該條文正確敘述,並請加強訓練避免評估人員誤解。
三、承二,FSAR修改案FSAR-MS1/2-10705之50.59評估之適用性判定有誤,且採用非安全相關的閥來管控防止大修時意外稀釋,未考慮耐震要求,也未分析閥之失效模式。請重新評估本案,並執行失效分析確認本案的適當性。
四、程序書600-O-153.1「非硼酸水源隔離閥位置查證」作法係操作閥於關閉位置並掛禁止操作卡,未要求上鎖,該作法未完全切合FSAR 15.4.6.2.2、偵測試驗SR 3.9.2.1之要求,請檢討改正。
五、臨時跨接案TM-02-108-001「AB-HV208A蓄壓器端蓋排氣孔洩漏,以C型夾緊O-RING使排氣孔止漏」處置未見有執行耐震影響分析。主蒸氣隔離閥之蓄壓器屬安全相關設備,新增臨時管夾增加設備之重量,應有耐震影響分析來確保設備之安全功能不受影響。請加強安全相關設備臨時跨接之50.59評估作業品質,確保可能遭受影響的安全功能於50.59評估中考慮到。
六、設計修改案DCR-M1-4979「將AL-HV113/114/115/213/214/215的定位器修改成智慧型定位器」之失效模式分析,提到「智慧型定位器失效模式設定需使定位器失效時維持控制閥開啟狀態」,卻未進一步確認智慧型定位器之參數設定及其對失效模式之影響。請參考NRC RIS 2002-22, Supplement 1,精進數位化改善案之50.59評估作業。

貳、有關「設計修改管制作業與現場執行現況查核」部分:

一、經查設計修改案DCR-M1-5106、M2-5107「修改SSILS邏輯,使得地震或電源轉換時可以順利停止或啟動緊要寒水機」及DCR-M1-4845、M2-4846「重評D/G A、B台斷路器接點33/a和5th D/G之52/b連鎖控制」之結案成套文件,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表格的內容無法佐證其分析結論,請檢討改進。
二、有關設計修改案DCR-M1-4730、M2-4731「發電機同步電驛325增設併聯bypass開關」,經查於評估報告書中敘述施工及測試應於大修期間執行、SORC審核表勾選大修施工,但1號機卻有部分作業基於施工單位之判斷而改在機組運轉時執行。若施工單位對於設計修改的執行時間與設計及審查者不同,應提出並經過相關評估。請檢討改進。
三、經查設計修改案DCR-M1-4013、M2-4014「PK A/B/C/D串直流充電機汰舊換新」所新增之EQDP E008B-3,僅含耐震測試報告(Seismic Qualification Test Report),並未包含程序書1103.09「EQ設備驗證合格集冊(EQDP)之製作、修訂及EQ-LIST修訂作業程序」第6.4.2節規範設備合格驗證集冊(EQDP)應附內容,例如:耐震測試報告審查表(Seismic Qualification Report Evaluation),請檢討改善。
四、經查設計修改案DCR-M1-4013、M2-4014「PK A/B/C/D串直流充電機汰舊換新」採購技術規範要求廠家AMETEK(至少)須執行之型式試驗(Type Test)項目、廠家所提供之測試資料及廠家於2016年11月11日回復電廠審查意見之答覆信函(Type Test Clarification),發現本案原型機(Prototype)型式試驗資料並未包含環境應力測試(Environmental Stress Test)項目。另查DCR-M1-4013、M2-4014之評估報告書及採購技術規範承諾需符合之法規及工業標準,有包含NRC RG 1.210及IEEE Std 650-2006;NRC RG 1.210及IEEE Std 650-2006並規範新增直流充電機,需執行之Prototype型式試驗項目,應包含環境應力測試及耐震測試;嗣查舊有直流充電機驗證報告QR-15628,發現其Prototype型式試驗項目,亦有包含環境應力測試及耐震測試。故本案新增直流充電機,所需執行之Prototype型式試驗項目,應將Environmental Stress Test納入,方稱完整。案涉之Prototype型式試驗資料並不完整,不符合NRC RG 1.210及IEEE Std 650-2006之規範,請檢討改善。
五、經查設計修改案DCR-M1-4013/M2-4014「PK A/B/C/D串直流充電機汰舊換新」所執行之老化分析報告(Aging Analysis Report),發現Nylon材質組件之驗證壽命(Qualified Life)為30.4年,廠家並建議應納入為定期更換之組件;惟查本案直流充電機汰舊換新後之維護作業程序書700-E-064「充電機維護作業程序書」,目前僅將電容及保險絲規範納入定期更換之組件,並不完整,請檢討改善。
六、現場查核抽查設計修改案DCR-M1-4013「PK A/B/C/D串直流充電機汰舊換新」之充電機B1E-PK-N001安裝現況,發現充電機B1E-PK-N001盤上,有部分安全相關與非安全相關電氣導線管相接觸,不符合本案採購技術規範承諾引用IEEE Std 384之要求:「導線管間距至少1吋」,請檢討改善。

參、有關「核能同級品使用及其檢證作業查核」部分:

一、經查DDR106001「EF系統膨脹接頭」,本案相同零組件曾於DDR95004進行檢證,惟於本次執行雖採用已核准之技術評估與檢證規範,但卻省略「檢證計畫審查與核定」程序,不符程序書1103.05步驟7.2「檢證計畫審查」程序要求。
二、經查DDR100004「Hot Gas Bypass Valve耐震報告Actuator (GJ-FC915, FC965)」,因採購NLI公司之檢證品缺少耐震品質文件,故開立本DDR進行耐震驗證,惟耐震驗證不合格,審查結果為「不接收」,耐震驗證報告併同DDR成套結案文件送DCC存檔。程序書1103.05步驟7.4.2:「申請單位收到檢證得標廠商或檢證機構提送之檢證合格之檢證報告書、合格證明書及廠家圖面…」,且步驟7.4.4「申請單位主管副廠長及廠長核定並於申請書(1103.05表1)第25欄核章。如核定結果不接受,由申請單位將檢證報告書等退回得標廠商或檢證機構…」。現行檢證作業程序書1103.05於驗收部分係規定檢證結果須為「合格」者才能驗收,未包含檢證結果為「不合格」者,且本案成套結案文件包含檢證報告書,不符步驟7.4.4之規定;檢證作業於驗收部分有程序缺失,請檢討改進。
三、經查EMR-M1-102031「A1E-PB-S01-14~19開關箱更新」未附表格1103.04L「原/新設備組配件功能/性能差異評估表」,不符程序書1103.04第6.1.5節:「更換之設備/組配件其功能、性能與原設備/組配件,於EMR申請前須先完成原/新設備組配件功能/性能差異評估表(表格1103.04L)」之規定,請補正。
四、經查設備/組配件更新申請書(表格1103.04A)所列之「1A.必備資料」與「1B.涉及EQDP之組配件需填附」,於程序書1103.04第6.0節「程序」未有相關填附說明,不利申請組填附正確文件。例如:程序書1103.04第6.1.1節:「更換之設備/組配件如為安全有關,則EMR申請前須完成『EQ/SQ資料確認、審查及更新管制表』(表格1103.04J)」,而在EMR申請書中,表格1103.04J僅在更換之組配件有涉及EQDP資料變更時才須填附,並非EMR申請之必須文件,與第6.0節「程序」所敘不符。建議電廠將各EMR申請狀況所需填附文件彙整於第6.0節「程序」說明,以利申請組填附正確文件。

肆、有關「EQ管制作業查證」部分:

一、程序書1103.09及程序書1103.09.1對於「HR類設備」之描述為在設計基準事故下僅受輻射累積效應,需有輻射驗證,但環境溫度變化不大,視為溫度條件為MILD,不需溫度驗證。惟經查10 CFR 50.49法規並未對各種環境參數再區分為「MILD」或「非MILD」,程序書文字請檢討修訂。此外,經抽查「HR類設備」之設備驗證合格集冊(EQDP),發現如:W-AE-2、W-HE-3-6-1等報告均有執行溫度老化測試,請平行展開確認其他HR設備溫度驗證作法是否均符合IEEE 323-1974規定。
二、經查電廠設備驗證合格集冊(EQDP),發現高壓安全注水泵馬達及高壓安全注水流量傳送器均有設備驗證測試報告(EQTR),惟集冊內缺少相關之WCAP-8587及其Appendix B等文件。前述文件為西屋公司電氣設備驗證方法論,係西屋公司提送給美國核管會審查,並獲得接受可作為持照條件。請將相關文件補齊以確保EQDP內容完整性。
三、經查程序書700-E-067「餘熱移除泵(RHR PUMP)驅動高壓馬達檢修作業程序書」內容,雖有要求記錄馬達絕緣電阻值,惟未明確規定為1分鐘值;另雖有要求填寫PI值,惟程序書未要求記錄10分鐘之馬達絕緣電阻值以利複核計算結果正確性,請檢討修訂程序書內容。
四、經查電廠大型馬達之設備驗證合格集冊(EQDP)電子檔(檔名:AE-2.pdf),發現頁面順序與紙本資料排序不一致,影響視察進行。依10 CFR 50.49第(j)項規定,相關文件紀錄應維持可供稽核的型式,請檢視修訂該電子檔案。
五、程序書1103.09.1「環境驗證管理作業平台管制程序書」第4.18.2節環境驗證管理作業平台收錄組件,敘述以EQDP LIST檔排除M、ME、RG 1.89 C/D/N等,惟並未補充說明EQDP LIST檔涵蓋內容。請檢討修訂程序書敘述,正面表列環境驗證管理作業平台收錄之組件。
六、蒸汽產生器沖放系統閥BM-HV107於107年第24次大修將閥位極限開關更換型號為TopWorx Model H7,測試報告敘述設備熱老化測試結果,換算後驗證壽命為66年,惟報告另敘述O-ring部分是在熱老化測試最後100小時才安裝,故驗證壽命為10年。經查電廠環境驗證管理作業平台,將TopWorx Model H7極限開關壽命登錄為66年,請再檢討壽命登錄之正確性。
七、TopWorx Model H7極限開關採購要求之規範版本為IEEE Std 323-1974,惟廠家報告「1.0 Purpose」章節內敘述設備測試依據版本為IEEE Std 323-2003,版本不相同。請再澄清2003年版規範是否符合或等同1974年版之要求。
處理狀態:
已結案
處理情形:
台電已完成相關改善,同意結案。
參考文件:
1.本會視察程序書NRD-IP-111.02「修改、測試或實驗之評估」
2.本會視察程序書NRD-IP-111.17「永久性修改」
3.本會作業程序書NRD-PCD-020「核能電廠商用級零組件檢證作業查證程序書」
4.美國聯邦法規10 CFR 50.49, Environmental qualification of electric equipment important to safety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5.美國聯邦法規10 CFR 50.59, Changes, tests and experiments.
6.美國核管會Regulatory Guide 1.164, Dedication of commercial-grade items for use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7.美國核管會Regulatory Guide 1.187, Guida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10 CFR 50.59, changes, tests, and experiments.
8.美國核管會Regulatory Guide 1.89, Environmental qualification of certain electric equipment important to safety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11.台電核三廠程序書171.1「核三廠10 CFR 50.59評估作業程序」
12.台電核三廠程序書1103.01「電廠設計修改管制」
13.台電核三廠程序書1103.05「核能同級品零組件檢證程序書」
14.台電核三廠程序書1103.09「EQ設備驗證合格集冊(EQDP)之製作、修訂及EQ-LIST修訂作業程序」
核能安全委員會 著作權所有 © nusc.gov.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