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始列印 | 關閉本頁 |
此頁面的列印功能,你可使用瀏覽器上的網頁列印功能或使用快速鍵(Ctrl + p)來替代。
此頁面的關閉視窗功能,可使用快速鍵(Ctrl + w)來替代。
編號:
AN - MS - 106 - 018
開立單位:
核安管制組
廠別:
核三廠
日期:
2018 年 01 月 04 日
注意改進事項:
106年核能三廠電力視察發現缺失,請檢討改善。
注意改進內容:
一、程序書1225步驟7.3.2、步驟7.3.3.1、步驟7.3.8有部分內容未列入其施工執行簽名表,程序書1225步驟內容與其施工執行簽名表不一致,請檢討改進。
二、程序書1225步驟7.4.7「一週後...」、步驟7.4.8 「每月應定期檢查...」、步驟7.4.10「每季紀錄...」,然而DCR於施工完成後,相關施工執行簽名表已隨DCR結案成套文件歸檔,勢必無法執行程序書1225所敘執行每月、每季紀錄...之步驟,請檢討程序書1225施工步驟內容於實務上之適切性。
三、程序書700-E-114「7.5 KVA UPS維護程序書」於1號機適用部分,步驟5.13敘述「拆除RECTIFIER FAILURE燈之減壓電阻,位置如圖二箭頭所示」,然而步驟5.13之前並沒有安裝該減壓電阻之步驟。程序書執行步驟前後不一致,請檢討改進。
四、有關安全相關120VAC系統(PQ)7.5KVA變流器PQ-N001與25KVA變流器PQ-N002之維護程序,經比較程序書700-E-125「25KVA變流器維護程序書」附表二「大修期間設備組件檢查、更新表」與程序書700-E-114「7.5KVA UPS維護程序書」附表二「檢查、更新表」,程序書700-E-125附表二未有檢點PQ-N002“控制室警報迴路”、“指示燈”等項目,建議電廠比照列入。
五、1、2號機安全相關120VAC系統(PQ)25KVA變流器PQ-N002共計有4台,皆為型號相同之變流器,於機組運轉期間之預防保養作業係依程序書700-E-125.1「25KVA變流器預防保養維護程序書」執行;惟經查程序書700-E-125.1維護查證表所列,適用1號機之輸出電壓接受標準為118.8~121.2 VAC,適用2號機之輸出電壓接受標準為117.0~124.1 VAC。於相同系統設備下,1、2號機卻有不一致之輸出電壓接受標準,請澄清說明。
六、運轉規範表格3.3.1-1.11明定RCP低電壓跳脫設定點及容許範圍分別為76%及68%馬達額定電壓,偵測試驗實務上是確認該設備電驛的動作點。經查偵測試驗程序書600-E-016「低電壓控道校正」未明確說明電驛限制值及校正值如何由RCP馬達額定電壓推導出來,同時程序書中電驛跳脫設定點83.6V及限制值68%(74.6V),依比壓器變比及RCP額定電壓試算結果應分別為為83.6V 及74.8V,請檢討改進。
七、承前項,程序書600-E-016對低電壓電驛電驛動作點之接受標準為84V±1V,校正後設定點可低至83V,已低於運轉規範RCP低電壓跳脫設定點76%(83.6V)。經查2號機EOC-23大修執行程序書600-E-016之校正紀錄,NA-S05 227F2-1電驛校前數值為83.4V,雖已符合程序書要求而未再校正,但不符偵測試驗SR 3.3.1.10之校正要求,請檢討改進。
八、程序書600-E-018「4.16KV緊急匯流排低電壓控道校正」對4.16kV匯流排A串及B串低電壓電驛執行相同的校正工作,但記錄表格卻不一致,A串記錄在數據表8.1 A串低電壓(喪失電源)電驛校正,而B串校正紀錄則分為數據表8.2 B-1串低電壓(喪失電源)電驛校正及數據表8.2 B-2串低電壓反應時間測試兩個部分。A串及B串校正紀錄應使用相同格式之表格紀錄為宜,請改善。
九、運轉規範3.3.5喪失電源柴油機起動儀器之偵測試驗SR 3.3.5.3要求每18個月交替執行ESF響應時間,依TRM Table 13.3.6-2喪失電源分為Loss of voltage及Degraded of Voltage兩種,然而程序書600-O-134A/B測試內容僅列有Loss of voltage之測試,未測試Degraded of Voltage響應時間,請檢討改進。
十、現場查證抽查GCB 3530主回路接觸電阻量測作業,發現測試執行人員係將測試電流調整於100安培,與程序書700-E-089 STEP 6.3.3.(4)及廠家說明書規範值(10安培)並不一致,請檢討測試電流之適當性。
十一、查核三廠程序書700-E-089 STEP 6.3.4規範 GCB跳脫時間三相相差接受標準為4.2 ms,然查核三廠委託綜研所執行之檢驗報告,則係規範GCB跳脫時間三相相差接受標準為2.8 ms,二者並不一致,請檢討GCB跳脫時間三相相差接受標準之適當性。
十二、抽查345 kV瀰力線避雷器及接地線維護狀況,發現接地線有斷股異常現象,請再行全面清查及檢討改善。
十三、查106年9月7日核三廠開關場紅外線熱影像檢測報告(檢測執行單位:電力修護處),發現345 kV開關場出口端氣中套管有列入PM項目,定期(每3個月)紅外線熱影像檢測範圍,然BUS端氣中套管並未納入,請電廠再行檢討檢測範圍之完整性。另查345 kV瀰力線架空接地線測點一溫度,與其他2點測點溫度相較偏高,電力修護處並建議「須注意」,請持續追蹤測點一溫度趨勢。
十四、查1號機主變EOC-22及EOC-23大修及測試紀錄(700-E-117),發現表八「1號機主變壓器警報/跳脫/控制測試表」項次5-5之第11項(復歸)執行步驟紀錄有漏填情事,請注意改善。另查主變高壓/低壓線圈「溫度計校正數據與檢查表」,漏附C相執行紀錄,電廠人員雖已以執行紀錄影本補齊,惟仍請注意品質文件保管之完整性。
十五、查電廠主變壓器所用絕緣油耐壓測試電極間隙距離為2.5 mm,與「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變壓器維護作業基本規定」規範值(2+-0.03 mm)並不一致,請再行查詢相關廠家說明書,確認所用測試電極間隙距離,並規範於700-E-117程序書。
十六、查電廠主變壓器繞組變形量量測項目之判斷基準,並未規範於700-E-117,請參考相關工業標準或指引,考量納列。
十七、查變壓器絕緣油糠醛含量測試判斷基準, 700-E-087.1程序書規範值(採用綜研所判斷基準為200 微克/升),與「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變壓器維護作業基本規定」規範值(100 微克/升)並不一致,請再行澄清或檢討改善。
十八、查1號機161 kV起變MC-X02 有載切換裝置(以下簡稱OLTC)今年每月動作次數紀錄(700-E-1000.3),發現1月20日~2月22日期間動作0次, 6月30日~8月2日期間動作多達420次;按日立公司廠家說明書所規範之檢驗與行動準則,在指定週期內需查核確認OLTC是否有動作過多或過少之情事,並採取因應行動。然查程序書700-E-1000.3並無將廠家說明書所規範之檢驗與行動準則納入程序書規範,亦未按「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變壓器維護作業基本規定」規範,針對OLTC動作次數建立判斷基準,請檢討改善。
十九、查程序書700-E-1000.3 OLTC定期(每月)維護巡視記錄表格,並未按「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變壓器維護作業基本規定」規範,將OLTC 吸濕呼吸器納入檢查項目,請檢討納列。
二十、現場查證起變MC-X01高壓套管監視器,發現盤內有異物,請再加強盤內清潔度管控,並檢討是否有開孔未密閉而造成異物入侵管道。
二十一、 抽查核三-大鵬一路出口端第1座鐵塔,發現部分螺栓有鏽蝕現象,請轉知台電公司維護負責單位高屏供電區處注意維護。
二十二、 ELC-M1/2-105-007、105-009、105-010、106-002等四案依RG 1.89 Appendix E對儀器進行分類。經查發現其評估結論相同,皆敘述「本案設備不需執行安全功能,且任何故障模式皆不會對減緩事故或對電廠安全產生不利影響」,惟分類結果卻有c類或d類之差異,請再檢討分類正確性。
二十三、 經查發現「環境驗證管理作業平台」缺失如下,請檢討改進。
(1)平台檢索欄位中,TYPE乙欄係各種「組件型式」之代碼,惟未有TYPE欄位代碼對照說明表。
(2)平台檢索欄位中,R欄位依「符號說明表」僅有4類,惟目前欄位內有9類,數量不一致。
(3)平台資料錯誤,如硼酸槽BG-T078/T079之R欄位為「VI(閥)」、圍阻體緊急過濾串馬達GG-M-088位於harsh環境,然而其EC欄位卻顯示「M(mild)」。
(4)FC1/FC2/OC等欄位雖然「符號說明表」有個別代碼說明,惟仍無法明瞭這些欄位存在意涵,應增加欄位整體性說明。
(5)平台資料蒐尋功能有誤,如於EQDP系統內蒐尋cable(代碼為CB)時,蒐尋結果會連同電纜配件(代碼為CBA)一同顯示。
二十四、有關嚴苛環境之定義,1103.09與1103.09.1兩份程序書在溫度方面之描述不一致;另累積輻射值之描述與FSAR 3.11不相同,請檢討改進。
二十五、105年9月14日莫蘭蒂颱風侵襲台灣南部期間161kV核三楓港線第58號鐵塔受損, 105年9月16日161kV外電配置改由恆春變電所69kV系統經墾丁變電所升壓供電至核三廠161kV開關場並維持至105年9月23日。運轉規範基準說明合格外電係指敘述於FSAR第8.2節之內容,然FSAR第8.2節未提到“由恆春變電所69kV系統經墾丁變電所升壓供電至161kV開關場”之線路。此配置未經FSAR分析評估符合 GDC 17「Electric Power Systems」不應視為Qualified輸電線路,請檢討改善。
處理狀態:
已結案
處理情形:
台電已完成相關改善,同意結案。
參考文件:
1.運轉規範表格3.3.1-1.11。
2.運轉規範3.3.5。
3.RG 1.89 Appendix E。
4.FSAR第8.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