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始列印 | 關閉本頁 |
此頁面的列印功能,你可使用瀏覽器上的網頁列印功能或使用快速鍵(Ctrl + p)來替代。
此頁面的關閉視窗功能,可使用快速鍵(Ctrl + w)來替代。
編號:
AN - CS - 103 - 002
開立單位:
核安管制組
廠別:
核一廠
日期:
2014 年 04 月 10 日
注意改進事項:
103年核能一廠電力專案視察發現,請檢討改善。
注意改進內容:
一、安全相關系統直流電源
1.程序書756.1「125V蓄電池室氫氣監視器偵測」步驟1.5.8 CHANNEL A/B/C 監視器指針指示位置紀錄,紀錄結果未量化紀錄數據,建議將實際之數據值直接登載。
2.程序書756.13.1「125VDC 1A、1B、2A、2B台充電機維護檢查程序書」步驟6.6 及6.7皆需要一標準直流電源才能進行充電機測試,但此份程序書之準備事項並未將直流電源供應器列入,請修正。
3.目前125V SWBD #6、7之電源配置,電池輸出端裝設一BKR(2000A),與原電廠設計之125V SWBD #1、2未裝BKR之設計不同。如該BKR因故開啓,會出現控制室無法查覺電池離線情形並及時處理。另如遇喪失交流電源,斷電後同時BKR又故障跳脫時,會造成RCIC不可用及喪失VITAL等電源。
二、電力設備異常管制及相關改善案
1.抽查100年6月9日一號機ST-A起動變壓器因釋壓裝置控制迴路63P/STA迴路絕緣不良導致喪失ST-A起動電源之處理情形,發現電廠相關維護程序書包括程序書753.6.1/753.8/753.7.1/753.7.2等均要求每10次大修必須執行變壓器釋壓裝置更新,但查證發現,電廠並未依該更換週期執行相關組件更新,請檢討改善。同時,由於該組件屬於屋外重要組件,亦請一併檢討該更換週期之適切性。
2.抽查101年2月29日二號機發電機執行例行性轉子磁通偵測時發現轉子線圈疑似層間短路現象之處理情形,發現電廠於101年3月3日至101年10月11日機組大修前實施趨勢分析監測計畫,但電廠於每18個月定期之MR(a)(3)績效與監測作業評估中,並未將發電機轉子磁通偵測項目是否列入MR監測項目列入評估討論,請予以澄清。
3.抽查102年6月22日二號機發電機因封油系統封油側stuffing bellow破損導致封油系統差壓調節器漏油之處理情形,發現經電廠進行肇因檢討,研判肇因係因bellow長期上下運動造成材料疲乏所致,電廠將於每5次大修更換stuffing bellow,或運轉中若發現差壓調節器有漏油現象時,擇適當時間更換stuffing bellow,惟查證發現,針對每5次大修更換stuffing bellow之要求,電廠並未將該項要求納入程序書728.2.1「主發電機封油系統大修檢查程序」中,請檢討改善。
4.抽查DCR-C0-3114修改Power Center STA-5C增設低電壓跳脫等改善案 ,發現電廠為避免PC-480V-STA-5C兩路主電源(11.4 kV及4.16 kV Bus 6)同時供電,經可行性評估後,決定本改善案將配合行政管制操作,並採在Bus上增加低電壓電驛,使失電時同時跳脫雙回路之主斷路器,惟本改善案經SORC委員審查後,並未修訂程序書751.18「輔機系統保護電驛測試程序」,將新增之低電壓電驛納入該程序書執行定期測試,請檢討改善。
5.抽查DCR-C1-3101/C2-3102第1組和第2組蓄電池組增加1台充電機使成為每組各自有2台獨立充電機改善案 ,發現電廠因應符合FSAR 8.3.2.1.2.3說明在12小時內蓄電池組充電達到額電容量之要求,乃提出本改善案進行改善,惟本改善案於施工完成後,新增充電機僅分別依程序書1311「新增 125V & 24V 蓄電池組充電機裝設時之品質檢查程序書」及程序書756.13.1「125VDC 1A、1B、2A、2B 台充電機維護檢查程序書」執行品質及維護檢查,但並未實質執行充電機充電負載能力符合FSAR 8.3.2.1.2.3要求之功能驗證,相關DCR系統設備即完成移交接收,請檢討改善。
三、人員系統演練及再訓練
1.運轉團隊之應變操作大致良好,惟,值班主任一直緊盯ARO操作設備,以致團隊成員之三向溝通及指認呼喚,仍有再加強空間。
2.機組循環海水泵A台因細網需清洗而停用,之後模擬69kV失電導致喪失兩台循環海水泵,值班主任為維護主冷凝器真空,忘記循環海水泵A台尚未恢復,逕自要求ARO 起動循環海水泵A台,ARO亦未提醒值班主任循環海水泵A台尚未恢復可用,而執行循環海水泵A台起動,顯示值班主任與ARO之間的重複設備查核與確認有再加強空間。
3.演練至STAS連至STA支援供電,模擬器模擬5-1、5-2、5-3與5-4之間連接斷路器(Tie Breaker)的相互邏輯連鎖,於模擬器上無法模擬。
4.模擬5號緊急柴油發電機執行測試連接至3號匯流排時,模擬器無法模擬程序書要求兩者電壓需相差50V之狀態下執行併聯。
5.機組反應爐於模擬主蒸汽隔離閥(MSIV)關斷下,運轉員先行將反應爐壓力降低至60kg/cm2,但模擬器顯示反應爐每分鐘因餘熱讓反應爐壓力上升3 kg/cm2,模擬器與機組實際狀態是否存有落差,待澄清。
6.另查證發現DCR-C1-3101與DCR-C1-2909其修改內容,均包含需修改控制室120-1前盤之12A3警報窗相關敘述,但DCR文件卻顯示不需開立SMR修改模擬器,經實地於機組控制室查證,確認相關DCR已完成,且警報窗亦完成修改,顯示電廠判定SMR是否需修改之流程明顯存有缺失,電廠持照值班人員接受模擬器訓練時亦未反應此狀況,請檢討改善。
7.電廠持照運轉人員每年均接受筆試測驗兩次(年中與年底各一次),但依據電廠相關程序書115.1敘述,電廠持照運轉人員筆試部分,每年只接受年度測驗一次,與現況不符,建議修改以符合現況。
四、地下電纜溝與集水泵
1.人孔編號MH-343-044(緊急海水泵室旁),發現位於Cable Tray以外之電纜線(電力、控制、信號)有雜亂綑綁佈置情形;人孔編號MH-343-098(5th DG西側),從電纜溝內有雜物、穿越孔填封材料,發現電纜進入5th DG結構牆面有4個電纜穿越孔疑似有施工後未重新填封情形,若廠內淹水可能造成水從該穿越孔滲入,影響5th DG電氣設備及可用性,請改善。
2.依程序書757.5步驟1.3.2.2要求須於颱風或豪雨後7天內執行抽水及排風設備功能檢查,經查中央氣象局網站100~102年颱風資料,發現有4筆颱風在富貴角測站單日降雨紀錄超過50mm,如102年8月份康芮、潭美颱風、101年8月份蘇拉颱風及100年5月份桑達颱風來襲,但電廠卻未於7日內執行檢查,請改善;步驟3.12颱風或豪雨之檢查原則,其中有關中央氣象局網頁之參考依據已有更新,建議重新修訂。
3.程序書757.5之檢查表一至表三的安全等級之勾選功用不明,且每次執行僅記錄一份表格,仍無法反映該人孔內是否有安全相關電纜,建議修訂;另廠區電纜溝水位警示器檢查表(表二),考量電纜溝利用空心磚或電纜托架之不同墊高情形,且未安裝抽水泵,建議若該次檢查須執行人工抽水作業時,除記錄抽水時間外,仍應記錄積水高度,並適時調整檢查頻率,以避免安全相關電纜有泡水情形。
五、電氣組件環境驗證壽命評估
1.EQ-LIST查詢資料庫中,屬10CFR50.49部份,仍有EQ-CS-019誤列在非10CFR50.49以外的清冊,EQ-CS-105文件無法連結,請加強EQ查詢資料庫內容之正確性。
2.EQ-LIST的清冊中,屬10CFR50.49部份,未列相對應維護及程序書編號,維護品質管理上較不易,請補充。
3.目前EDG及5號EDG之相關控制卡片,未定期更換元件,查廠內近年亦有卡片電容器故障之經驗,請參考技訊101-057「老化的電容劣化事件」回饋案例,依原技訊承諾訂定相關電容更換週期,並納入Q-LIST。
處理狀態:
已結案
處理情形:
台電已完成相關改善,同意結案。
參考文件: